BOB综合app下载“我们这里的鸡呼吸的都是山里氧气,喝的都是山泉水,吃的都是纯玉米,这样养出来的鸡才是真正的生态鸡,这鸡能不受消费者欢迎吗?”10月下旬的洪江市黔城镇土溪村,艳阳高照,村里凤凰1组的村民周世元向记者介绍起他们养的鸡的时候神采飞扬,能够明显感受到他脸上洋溢出来的幸福。
走进洪江市黔城镇土溪村的生态鸡养殖基地,给人的感觉就是干净、舒服。鸡舍就建在杉树林和竹林下面,旁边有水塘,所有的鸡都是放养。
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,我们这里有这么好的生态资源,就想着走生态的路子,搞出品牌来。这些年我们引进公司,成立合作社,大家一起干,生态鸡已经搞得有模有样了,”土溪村委会主任张喜来说,“下定决心,选对项目,现在我们村里已经发展起好几个养殖基地了。”
事实证明,当初土溪村的选择是正确的,他们的生态鸡项目采取“公司+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模式,技术由公司提供,鸡苗和饲料由公司提供,销售由公司负责,农户只需要认认真真把鸡养好,其他的几乎都不用操心,一年中,洪江市畜牧局、公司还会给农户组织技术培训,用张喜来的话说,农户不仅把钱挣了,还学到了技术,扶贫不是“输血”,而是在“造血”。
但生态鸡的养殖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,给土溪村农户提供鸡苗、技术、饲料的洪江旺隆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廖颜松介绍,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,由于疫情的影响,整个行业不景气,但公司与农户一起,扛了过来,现如今,鸡肉价格回暖,“熬过寒冬,春天就来了,”廖颜松说。
的确,并不仅仅是生态鸡养殖的春天来了,或许是整个生态农业的春天来了BOB综合app下载。今年下半年,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《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指出,推进农业绿色发展,是贯彻新发展理念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,是加快农业现代化、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,是守住绿水青山、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,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、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,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子孙后代永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。农业绿色发展已经实现了良好开局,未来还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,推进农业绿色发展,这也意味着生态农业建设将进一步加强。
“同样是买白菜,我更愿意买贵一些的生态有机白菜,”市民蒋阿姨在市里某超市购物时,指着眼前的娃娃菜(市民习惯称之为白菜)告诉记者, “生态有机的,吃了更放心,也更健康嘛。”
通常,市民所理解的生态有机,就是不打农药、不打化肥。这也不能说不对,只是并不是生态农业和生态农业所产出的农产品的全部内涵。
根据农业科学方面的定义,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,遵循生态学、生态经济学规律,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,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,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,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,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,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。
生态农业也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,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,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。它也是农、林、牧、副、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,又是农业生产、加工、销售综合起来,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。
在鹤城区的南环路上,一家叫做“土里土气”土鸡蛋的销售门店,虽然店铺偏远,甚至都称不上一个店铺,但是他那里销售的土鸡蛋却受到附近市民的青睐。
“土里土气”的名字听上去不那么洋气,甚至还有些俗气,但却很接“地气”,这里的产品也是如此。“咱们的土鸡蛋就是好卖,价格也比普通的鸡蛋高出不少,”“土里土气”的彭老板介绍。
正是“生态”二字让这些显得“土里土气”的农产品增添了安全、健康、营养的附加值,从而逐渐成为市场上的“新贵族”,既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高端消费需求,也带动了许多农民脱贫致富。
走进中方县,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,全县巧用“加减法”,给全县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“绿色生态”答卷。在生态农业发展上,中方县以创建“省级园林县城”为契机,积极建设“城市公园”和“田园城市”,投入220万打造了都市花海,并充分利用县域优越的山、水、林、绿资源,推行“三通一不平”,极力维护县城区域自然地貌,保护原有山水资源。同时,中方县还将乡村丰富的生态资源进行简单改建或修缮,增添河边小桥、廊亭游道、自行车道、人行小径、健身器材等基础设施,在村民家门口建成一座座山水生态公园。通过“政府引导、社会参与”的方式,加强森林资源经营,加大湿地保护,加快通道绿化,继续扩大速生丰产林和苗木良种基地规模,落实好工业原料林、油茶种植补贴,实施好毛竹低改,发展壮大油茶、毛竹和林业养殖产业。“生态”二字不仅融入中方的农业、林业发展,还融入了整个城市的发展。
不论是在市场上,还是在农村与城市的发展过程中,“生态”二字越来越被重视,我市各地都在大力发展“生态农业”,也将“生态”二字与其他建设有机融合,致富新路子正越走越宽,这也与“一个中心、四个怀化”中的“建设五省边区生态中心城市”以及“绿色怀化”理念紧密相连。
“今年我的目标是卖个 10 车楠竹,算下来有3万多元的收入。”洪江区桂花园乡滩头村枫树盘组的蒋春香很有底气地告诉记者。
一聊到楠竹,蒋春香就有说不完的话。以往山里的路不好走,上好的楠竹只能烂在山里,10块钱一根的竹子8块钱让人工挣走了,现如今,车子直接开进山里,自己和丈夫唐少万一起去砍,这个钱就落入了自己的口袋。
滩头村山林众多BOB综合app下载,村民只能“靠山吃山”,但怎样将山里的“味道”吃出来个样子来,需要努力BOB综合app下载,也需要智慧。
“既要保护环境,又得让老百姓致富,”滩头村的扶贫工作队长王向东说,“我们一直秉承生态发展的理念,种楠竹、养土鸡、栽橘树、卖柚子、搞旅游……既保持了这里的生态环境,又让致富的路子多样化了。”
牢牢抓住“生态”这一特色,村里这几年各种生态农产品搞得如火如荼。葡萄大户王梅生的“梅生葡萄”早已在洪江区远近闻名,村里的贫困户也跟着他一起种葡萄,抱团发展;柑橘、柚子、杨梅、桃子“花落各家”,滩头村的山林告别以往单一的楠竹销售,成了生态农业的“花果山”;鸡、鸭、鹅、猪的养殖,完全采取生态养殖的方式,销路根本不用愁……
镜头北移,让我们聚焦沅陵县北溶乡的碣滩村,今年4月在这里举办的“游生态茶园,品碣滩名茶”怀化(沅陵)首届碣滩茶采茶节取得成功。碣滩茶起于秦汉,兴于唐宋,唐时列为贡茶。早在1991年碣滩茶就被评为“国际文化名茶”,载入《中国名茶录》。沅陵县也先后获得“全国重点产茶县”“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”“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”“中国名茶之乡”等荣誉称号。
2015年以来,扶贫工作队来到碣滩村,两年多的努力,又发展了近400亩生态茶园,全村的生态茶产业发展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“我们这里的气候适宜,土质也好,得到过专家的认可,”碣滩村委会主任李志友告诉记者,“所以一直以来,我们这里的生态茶才如此受欢迎。”
近年来,怀化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,在全市茶叶行业整合“碣滩茶”品牌,并不断促进全市茶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,力争把“碣滩茶”品牌打造成全国知名茶叶品牌和“中国驰名商标”。
“虽然使用农家肥种植的果树、蔬菜生长相对较慢,不使用饲料养殖的牲畜、禽类出栏周期也更长,但从土地保护、果蔬与肉类品质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考虑,我们认为生态种养一定是利大于弊。”王向东说。
《意见》中的基本原则要求,要坚持以制度创新、政策创新、科技创新为基本动力,全面深化改革,构建以资源管控、环境监控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,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,绿色循环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,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科技创新推广体系,全面激活农业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。并要不断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,推动实现资源有偿使用、环境保护有责、生态功能改善激励、产品优质优价,探索区域农业循环利用机制,实施粮经饲统筹、种养加结合、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。
生态与绿色总是密不可分。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?一般都是动物的粪便排泄问题从而带来的环境污染。在沅陵县凉水井镇的王家岭村,王家岭蛋鸡养殖合作社在鸡粪处理上就走出了自己的路子。在养殖场内,鸡粪统一回收,并运往合作社自己经营的有机肥处理厂,这样一来,不仅解决了鸡粪的环境污染问题,还提高了经济效益,现如今,每年合作社不仅鸡蛋销售可观,靠着有机肥的销售也能有一笔不错的收入。
类似这种模式如今在我市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, “种养结合”、 “有机处理”、 “科学分类”等等生态、绿色的处理方式在各地扎根,每一种模式背后无不蕴含着深深的“绿色智慧”与“生态理念”。
业内人士表示,农业绿色发展是大趋势,目前生态农业支持政策更是不断出台,利好政策将给农村、农民、相关公司、合作社等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,生态农业在未来也将大有作为。
10月,蒋春香的楠竹生产基本上已经兑现了自己年初许下的承诺;土溪村的生态鸡养殖一批接着一批,产品销往各地,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;碣滩村的茶园里,宁谧安静,来年开春,新茶又将被采摘,并加工、销售,贫困户脱贫的路上,“茶香四溢”……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